第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們叫做"雙師型"隊伍,既可以操作又可以教學,有的來自于工廠,有的來自于學校,但是他是"雙師型"的人才,對于提高質量非常重要。第六,要作出制度安排。這個制度安排就是我們要修訂職業教育法,目的是要引導整個社會轉變觀念,對職業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一分,把職業教育看成孩子人生發展的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選擇和途徑。第七,在制度上解決現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離的狀況。也就是建起一種"立交橋"。在職業學校就學的,他想上普通學校可以轉過去,二者可以在一定的節點上實現轉換,搭起一座"立交橋"。同時改變考試制度,目前,普通高校先錄取,然后職業學校再錄取,好像職業學校低人一等,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從制度上做出安排。
湘潭衛生學校全日制-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
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5人、副教授211人,博士16人、碩士276人,博碩士研究生導師22人,*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省級*帶頭人1名、省級專業帶頭人6名,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教育工作者1人、*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獎1人、*林業教學*1人、*林業科技特派員3人、*農業職業教育教學*6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3人、湖南省青年科技獎1人、湖湘青年英才計劃1人,有譽學儒群集。
近年來,在全省及*各項學生競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09年至2018年護理專業學生參加*護理專業操作比賽,多次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2012年,我院學生參加長沙市自主創業項目大賽獲一等獎。自2009年以來,護理、助產專業畢業生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八年保持95%以上。2016年護理專業成為*健康服務類示范專業。近年來,共立項省市科研課題150項,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職教協會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成果獎1項,*武警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得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專利6項。近年來參編教材247本,其中主編、副主編90人次,共公開發表論文565篇。自創辦以來,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近3萬名大、中專實用型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才,為湖南省、長沙市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臨床醫學專業
專業優勢:臨床醫學專業是我校"十四五"規劃重點發展專業。我校自1959年建校伊始即開辦了臨床醫學專業,此后在不同發展階段以不同形式為社會培養了包括鄉村醫生在內的大量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在健康*戰略的新時代背景下,具備縝密臨床思辨能力、多向發展潛力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成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的人才需求。本專業旨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技能扎實、理論精進、特色鮮明的實用型高素質醫療衛生人才。我校對標省內標桿重點發展臨床醫學專業,高度重視教學資源的投入和建設,從學校大層面著力*素質精良、專業過硬、校企結合的強大師資隊伍;同時在人才培養上充分利用學校的中醫文化優勢,學生在校期間能接受系統、規范而又有較強實用性的中醫課程學習,在畢業時即能具備較好的中醫理論背景和臨床技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崗位勝任力和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培養目標:本專業通過對專業基礎理論和臨床課程的教學和實訓實踐指導,使學生掌握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的診療、預防、衛生保健及康復知識,具備較扎實的醫學理論基礎知識和臨床基本技能,培養德技并修,具備"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創新意識、能夠在農村、社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基本臨床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醫學預防與保健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醫學人才。
主干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診斷學、預防醫學、外科學、內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急救醫學、全科醫學、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中醫適宜技術等課程。
就業崗位:農村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全科助理執業醫師(執業醫師)以及鄉村醫生和公衛人員。
職業發展:通過全日制專升本、研究生學歷教育,或者成人本科教育等途徑提升學歷。通過考試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資格后,可晉升為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等中、高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