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在即,很多家長和孩子還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學校,對于各種類型的學校了解也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云南新興職業學校,方便家長和孩子對云南的大專學校了解的更加清楚。
學校簡介
云南新興職業*創建于1993年,是經云南省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具有獨立頒發高等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南方民族醫藥進修*。辦學二十九年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醫藥衛生專業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層培養了近十萬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醫藥衛生人才。
*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辦學成果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曾被教育報刊社評為"社會公認成功育人單位"、教育部評為"*先進集體"、被*青年報評為"*優(秀)民辦高校"、云南民辦教育協會評為"云南省優(秀)普通高等學校"等諸多榮譽稱號。堅定文化自信,堅持開展傳統文化學習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創新性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助學政策簡介
云南新興職業*專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 | ||||
資助項目 | 資助金額 | 資助人數或比例 | ||
國(家)資助 | 國(家)獎學金 | 一次性獎勵8000元 | 根據教育*下達指標確定 | |
國(家)勵志獎學金 | 一次性獎勵5000元 | 根據教育*下達指標確定 | ||
國(家)助學金 | 每年:一等3800元;二等2800元 | 根據教育*下達指標確定 | ||
國(家)助學貸貸款 | 根據學費加住宿費確定,每年*高不超過8000元 | 無限制 | ||
基層就業國(家)資助 | 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無限制 | ||
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 | 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學費減免標準,本專科生每生每年*高不超過8000元 | 根據征兵*下達名額確定 | ||
新生入學資助項目 | 就讀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讀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 根據教育*下達指標確定 | ||
綠色通道 | 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暫緩交納學費。入學后,高校資助*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困難認定,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 | 無限制 | ||
地方政(府)資助 | 省政(府)獎學金 | 一次性獎勵6000元 | 全省共獎勵1000人 | |
省政(府)助學金 | 一次性獎勵4000元 | 全省共獎勵3500人 | ||
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 | 每生每年代償金額本專科生*高不超過8000元、研究生*高不超過12000元 | 無限制 | ||
校內資助 | 困難補助 | 臨時困難補助 | 一次性發放500元,一學年不超過1000元 | 無限制 |
特別困難春節慰問金 | 500元 | 在校生5% | ||
校內獎學金 | 綜合獎學金 | 每年:一等2000元;二等1200元;三等800元 | 30%(一等5%,二等10%,三等15%) | |
技能賽獎學金 | 100-1000元 | 無限制 | ||
培優獎學金 | 60-500元 | 無限制 | ||
勤工助學 | 固定崗位:每月約300-500元; | 約1000個崗位 | ||
學費減免 | 減免2000—6000元 | 無限制 | ||
公益活動資助 | 20-50元/生 | 無限制 | ||
社團會費資助 | 社團會費70% | 無限制 | ||
愛心食堂 | 8元/天 | 無限制 | ||
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補助金 | 1000元/人 | 無限制 |
特色
(一)文化特色。用特色的文化育人,形成具有個性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有自己的校歌,體現學校的辦學精神、理念、思路。使制度養成習慣,習慣形成風氣,風氣提升為文化,文化超越制度,積淀深化為思想,這才是辦學的真蒂。
(二)以國際化辦學為特色。學校應使國外辦學理念與本土辦學思想融合、嫁接,形成一種國際化、現代化和本土化交融的特色,"走出去"和"請進來"互動,學生從吸收異質文化中豐富自己,升華自己的知識和精神。
(三)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培養的學生有本校固有的豐富高尚的人文素質,在學校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具有"無師自通"的自學和研究后勁,開創自己的知識未來和研究未來,能掌握知識的前沿,達到"師心獨見"的學術境地。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有禮讓之舉,容天下之心,成為社會自律的典范。
(四)*特色。*設置和*建設具有自己的特點,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關鍵,課程設置應注重學生專業的應用和研究,形成一個有特色的整體,而不是個體,使有的*處于學術的前沿,在學術界有影響,產生輻射效應,擴*校的聲譽,*建設中出大師、大家。
(五)社會服務特色。學校在*課堂的基礎上,加強課堂改革的力度,使學生不僅能"舉一反三",而且實現"舉一反百","一通百通"。拓展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把學校和社會服務結合,服務與能力結合,理論與社會服務結合,使學校的知識回到社會。
辦好一所*必須激發每個因素,讓學校的每個教職員工以及學生有為自己寫史和為學校放歌的決心和行動。在學校的發展史上寫下自己永遠難忘的一頁。
申明:此資訊/文章/課程來自網絡轉載,僅作資訊服務,以供有需要的學員和家長瀏覽,具體事宜和詳情可咨詢,不代表是發布者觀點及不負有*終解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