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家紡服裝業界目光集聚彭州。
成都華茂、四川盛泰、萬貫集團等三大服裝專業園區與9家服裝企業集中舉行簽約入駐儀式;彭州市家紡服裝產業推進辦公室正式掛牌;彭州市家紡服裝園區護國“家庭車間”同步啟動,相關企業與國護農業資源經濟專業合作社簽訂外包合作協議;成都華茂服裝園首期數十家企業集體入駐領鑰匙,成都華茂家紡產業園一期工程破土動工……
這一天,被譽為“*西部家紡服裝之都”的啟航日。
至此,來自*各地的200家家紡、服裝企業聚集彭州,這標志著彭州除石化之外,又一千億元產業踏上征程。
成都市市長助理、彭州市市委書記門生介紹,彭州打造“*西部家紡服裝之都”和“家庭車間”的正式啟動,有利于承接石化下游產業鏈;有利于承接沿海產業轉移與合作;有利于承接成都服裝產業轉移,實現農民充分就業;有利于彭州搶抓城鄉統籌、西部大開發機遇,深入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市*作出的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及打造高端產業和建設產業高端的決策。
家紡服裝產業緣何花開彭州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都家紡服裝產業已經具備較大規模:年銷售服裝超過1000億元、家紡年銷售規模上百億元、排名*第三。
成都家紡服裝業主要依托荷花池批發市場興起,20多年來主要集中在距荷花池較近的成都北部區域。省營銷學會會長、四川*教授李蔚認為,成都一、二圈層未來主要打造金融、商貿、服務等三產業,隨著城市化進程提速,幾年內,作為服裝產業高度密集地帶的該區域,大部分企業將面臨拆遷,成都需要一個新區域來容納并讓他們在轉移變遷中升級發展。成都家紡服裝業必將進行圈層轉移,退出二圈層,進入三圈層。
通過對廣州新塘、東莞虎門、南通通州、泉州石獅、湖州織里及青島即墨等*著名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的研究,這些紡織服裝基地離中心城市距離最遠為30公里,最近為20公里,平均距離為26.3公里。
作為成都第三圈層城市,彭州離成都中心城區距離為25公里,是打造家紡服裝產業集群的*距離。
李蔚認為,彭州隨著“石化、服裝一重一輕”兩大戰略支柱產業的確定,以及總投資62億元的華茂家紡、服裝產業園,總投資66.68億元的四川盛泰服裝產業園和萬貫集團服裝產業園等三大專業園區的投入建設,將成為成都*規模優勢和產業互補優勢的服裝、家紡產業承載地。
如果說以10年為一個階段,則成都服裝、家紡在2000年到2009年屬于“組團時代、生存競爭型”,表現為以城北繞城高速帶密集分布,企業規模小。李蔚認為,下一個10年,成都服裝、家紡業必然走入“園區時代、合作發展型”,向北發展,在彭州集中分布服裝、家紡工業園區,形成規模優勢。
在成都內部家紡服裝產業開始調整轉移、重新聚集之時,*服裝產業也加速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各種背景交織,具備區域經濟地理優勢的彭州面臨重大歷史機遇。
李蔚指出,成都家紡服裝產業在漂移中最終收斂于彭州已是大勢所趨。
“商會辦園區”+“家庭車間”模式創新
“嘀嗒”聲密集,彭州致和鎮護國小區一片繁忙景象:100多人坐在100余臺縫紉機前,專心縫紉。村民楊大姐樂滋滋地說:“在家門口接訂單、足不出戶掙工資”……
推進家紡服裝產業集約集群發展,彭州借力商會作用,創新出“商會辦園區”模式,這種模式不但加速了產業集聚,也催生了“家庭車間”。
2008年底,彭州市服裝商會充分發揮引導企業加強合作、整合優勢資源、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形成產業基地的作用,在*的支持下,組織會員企業發起組建了華茂服飾公司,與成都工投園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作,組建新的公司,在彭州工業開發區投資建設華茂服裝產業園。
通過商會的信譽和威望,依托開發區的平臺,以國有公司為引導,吸引民營企業參與。同時,積極建立和完善服裝園區產業布局和空間規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包裝、統一管理”的模式籌資建設標準廠房,通過出售或出租工業廠房對外實施招商引資,吸引自然聚集、散亂分布發展的中小企業進入園區聚集投資。截至目前,已吸引中小服裝企業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
最終,一個以“國有+商會+民營”的“商會辦園區”模式形成。
商會辦園區在聚集投資的同時,彭州提出了“以開發區為平臺、以產業園為基地、以產業鏈為紐帶、以產業分工為手段,以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為目標”,全力打造“彭州產業鏈城鄉統籌新模式”。
在這種新模式的指引下,彭州市提出了“以產業打造家庭車間,實現產業進農村社區”的全新思路。
這種模式的具體程序為:“*號召、商會培訓、企業認證下單、機器進家庭”。目前,已經入駐“*西部家紡服裝產業之都”的多家國內*床上用品企業,正式與致和鎮護國小區國護農業資源經濟專業合作社簽訂了服務外包協議。
2009年12月28日,護國小區試點成功。彭州計劃輻射周邊4個鄉鎮,在各村委會成立家庭車間協會。家紡協會或企業的專家將對社區家庭進行集體培訓,通過園區企業的定單下達系統與社區“家庭車間”簽訂加工協議,然后,再通過企業的質檢*進行合格驗收入庫。
有關人士認為,這種新模式既能為園區企業減負和擴大生產規模,也將為推動失地農戶、災后恢復重建土地規模經營后的剩余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發揮作用,同時也為工業集中發展后解決鎮域經濟發展出路尋找了一個有效途徑,實現多贏局面。
“三大專業服裝園區”與“家庭車間”雙翼驅動,彭州找到家紡、服裝產業聚集發展的有效途徑。
務實推進“西部*家紡服裝產業集群”
2009年8月,成都擬定《“一區一主業”布局優化方案》(初稿)》,確定了彭州重點發展石化業和家紡服裝加工業的戰略布局。
為加快家紡服裝產業聚集發展,彭州市出臺了服裝產業專項扶持政策,包括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標準廠房產權分割、報建、能源和基礎設施配套、金融支持、定稅制、品牌獎勵等政策。園區外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投資達4億元。
同時,企業服務模式在不斷創新。為提供全方位親和服務,彭州市為入駐企業量身定做了“八大服務平臺”。從企業的發展需求出發,彭州首創省內“工業廠房按揭平臺”,量身定做符合企業需求的標準廠房……
彭州市還與四川*輕紡、成都技師、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協商,共同打造彭州紡織服裝培訓基地,為企業提供產品生產、產品設計、品質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不久前,紡織服裝技術創新(西南)中心項目評審匯報會在華茂・成都家紡產業園舉行。由*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紡織工業協會檢測中心主任伏廣偉等多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在彭州實地考察后一致認為:由彭州市*推薦成立的“紡織服裝技術創新(西南)中心”,依托“千億家紡服裝產業”戰略規劃,將為成都和西南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據了解,彭州“*西部家紡服裝之都”定位于西部*的服裝生產中心、西部*的服裝交易中心、西部*的服裝會展中心、西部*的服裝創新中心;其內部布局為“五園四中心”,即家紡產業園、童裝產業園、休閑服裝產業園、綜合服裝產業園、配套產業園和面輔料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商務會展中心、生活服務中心。
一個高起點、產業鏈條完整、產業規劃完善、產業聚集效應顯著的家紡服裝產業將在*西部的彭州崛起。
彭州市家紡服裝產業推進辦負責人介紹,未來3年,彭州家紡服裝產業園將吸納企業1000家,實現10萬人就業;到2020年,把彭州*服裝產業開發區建成國際*、*一流、西部*的服裝產業集群,企業超過5000家,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實現30萬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