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學說在中醫美容學中的運用
一、闡明病理變化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將人體各部的臟腑組織器官(包括顏面五官、皮肉肢體)有機的結合起來,構成了一個以臟肺為中心的統一體。在病理情況下,經絡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當外邪襲表時,病邪可以通過經絡由表及里。內臟有病也可以通過經絡影響到有關的形體官竅而出現異常。這在損容性疾病中較為常見,如:肺胃有熱可見痊瘡、酒渣鼻,肝氣郁結可致黃褐斑等。此外,經絡也是臟旅之間病變相互影響的渠道。
二、指導辨證歸經由于經絡有一定的循行路線和臟腑絡屬,臟肺有病可以反映到體表經絡上來,所以根據疾病出現的癥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和所聯系的臟腑,用作辨證歸經的依據。例如面癱患者,根據其口眼口傾斜的癥狀,可辨為邪在陽明、少陽兩經。頭痛一癥。也可根據經脈在頭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別,其前頭部痛者,多與陽明經有關;側頭部痛者,多與少陽經有關,后頭部痛者,多與太陽經有關;巔頂部痛者.多與肝經有關。面部的某些部位也與相應的經絡有關:如額部的斑和座瘡與肝、膽、腎有關,眼眶下的翻面部出現的斑與座瘡與肝、膽、脾、胃有關.面頰側部的斑和痤瘡與脾、胃有關,嘴唇周圍的斑和座瘡與脾、胃、肝、膽、肺、大腸有關。
三、指導臨床治療針灸、按摩、刮痧治病是通過針灸、按摩、刮痧的方法。刺激腧穴,以硫通經氣,恢復調節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目的,某一經絡或臟腑有病時.我們所選的腧穴,一般是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除了局部腧穴外,選用該經或該臟腑所屬經絡或相應經絡的遠部腧穴來治療,即循經取穴。如胃火上炎所致的癱瘡.可選用胃經足部的內庭穴。肝氣郁結所致的黃褐斑,可選用肝經足部的行間、太沖穴以及胸脅部的期門穴;脾胃盛弱、氣血不足的面色葵黃、皮膚粗糙,可針灸按摩足太陰脾經的有關穴位;肝血不足引起的目澀,面色無華,肝郁不舒而致的乳房發育不良,色斑等可針刺足厥陰肝經等。
經絡不僅在生理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臨床上也是用明病理變化、指導辨證歸經、指導臨床治療的重要理論依據,所以《靈樞·經脈》說:“經絡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標簽:經絡學說在中醫美容學中的運用,經絡學說在中醫美容學中的運用
伊麗莎白美容培訓學校 http://m.tef597.com/member/ylsb.html
?
推薦閱讀:
伊麗莎白國際高級(美容化妝美甲紋繡)創業班
伊麗莎白美容初級創業培訓班
佛山國際美容全能培訓班
伊麗莎白美容全日制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