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是近年來一個頗受關注的話題。民建中央、民進中央和部分*政協委員連續幾年都提交了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提案。在2010年3月召開的*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就有27份以職業教育為主題的提案。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2010年的夏天是一個不平凡的夏天。*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于6月6日發布,*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即將于近期出臺,*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提上黨和*的議事日程……
7月初,由*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張榕明帶隊,*政協提案委員會“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專題調研組一行20余人奔赴重慶、貴州等地,進行了深入調研。
迅速發展的西部職業教育
巴山夜雨,黔貴風情。7月5日至12日,調研組顧不上欣賞祖國西南的美景,匆匆沿重慶市、萬州區、遵義市、畢節地區和貴陽市一路行來。
在短短一周的行程中,調研組對9所職業院校進行了細致考察,分別召開了5次座談會,與地方相關人員90余人深入交換了意見……
調研組在山城重慶發現,這里不僅成為西部大開發的領頭羊和重要增長極,而且對職業教育已經探索出“四個互動”等一套獨特做法和經驗。
在位于三峽庫區的巫山縣,“校企合一”、“前校后廠”的職業教育“巫山模式”,使每名學生上學期間就有接近1000元錢的收入,令調研組成員們交口稱贊。而職業教育對重慶經濟增長的總體貢獻率達6.81%,高于*平均水平,更是讓人看到了職業教育作用于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
在貴州省,調研組注意到,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已初步建成,職業教育辦學規模持續擴大。
一方面是投入:“十一五”期間,省級財政投入職業教育專項經費9.3億元,比“十五”期間增長了30倍。
另一方面是產出:2009年,全省中職教育完成招生20.9萬人,在校生達到了42.2萬人,兩項指標與2005年相比均將近翻一番。近5年來,全省各級職業院校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各類高、中級技能人才40萬名,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穩定維持在90%以上。
西部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讓不少曾到過這里的委員感嘆不已。
“職業教育為脫貧致富、勞動力轉移、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這一點我感受很深。”*政協委員、**總工會原副主席蘇立清由衷地說。
然而,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貴州省副省長劉曉凱介紹說,由于中等職業教育5年來連續擴招,職業院校基礎設施薄弱,投入的資金及辦學條件的建設改善速度不能滿足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等各項事業必將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越辦越好。”調研組副組長、*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原主席劉志忠對此充滿信心。就在調研期間,黨和*又吹響了第二輪西部大開發的號角。
破解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難題
“今年3月初,貴州省成立了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省*辦公廳、教育廳、發改委、經信委等10多個相關*負責人都是小組成員。”7月11日在貴陽聽到這番介紹后,調研組的不少成員連連點頭。
貴州省這一新舉措,對應的正是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上的老問題。
“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導致學校級別和撥付經費標準不同,教育教學管理標準不同,教師工資待遇和職稱評定標準不同,畢業生獲取職業職責證書的等級、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同等結果。”這是今年兩會期間民建中央在提案中表達的憂慮。
調研中還發現,政出多門和多頭管理還導致統籌管理和資源整合困難重重,行業、企業和學校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為此,不少調研組成員都發出呼吁:“必須突破體制、*和行業壁壘,將職業教育作為一個整體、由一個*進行統籌管理,這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值得肯定的是,同貴州省一樣,不少地方都在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2007年9月1日,《重慶市職業教育條例》正式頒布實施,依法明確了市級教育行政*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協調、宏觀管理的職能。2004年以來,遵義市建立了全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并定期召開會議。
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之路更清晰
自1917年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創始人黃炎培創辦了*職業教育社以來,90多年過去了,黃炎培提出的“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沒有被有識之士們忘記,‘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更是時常為調研組成員們提起。
不少調研組成員感嘆說,目前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如實訓基地缺乏、“雙師型”教師缺乏、校企合作不力、專業設置脫節、學生實踐能力差等,其解決思路仍然沒有脫離當時黃炎培所考慮的范圍。
7月12日上午,貴陽。連日勞頓的調研組正就此次專題調研進行著深入討論……
針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黨派提案代表、民建會員、吉林工程技術師范職業教育研究院第二研究室主任顏炳乾建議,可以考慮建立職業教育專業預測和預警機制。
*政協委員、臺盟重慶市主委李鉞峰建議,可以考慮將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納入當地黨政領導工作考核目標,促使各地把職業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
“能否進一步發揮行業的作用,讓各行業主管*和龍頭企業從專業設置、業務范圍、辦學標準、人才規劃上與職業學校形成業務指導關系,形成條塊結合的良好模式?”*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張化本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一條條睿智而務實的建言,使得這份沉甸甸的調研報告更臻完善,使得我國職業教育未來的改革與發展之路更臻清晰。
對于職業教育而言,2010年的夏天是一個不平凡的夏天。*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于6月6日發布,*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即將于近期出臺,*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提上黨和*的議事日程……
7月初,由*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張榕明帶隊,*政協提案委員會“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專題調研組一行20余人奔赴重慶、貴州等地,進行了深入調研。
迅速發展的西部職業教育
巴山夜雨,黔貴風情。7月5日至12日,調研組顧不上欣賞祖國西南的美景,匆匆沿重慶市、萬州區、遵義市、畢節地區和貴陽市一路行來。
在短短一周的行程中,調研組對9所職業院校進行了細致考察,分別召開了5次座談會,與地方相關人員90余人深入交換了意見……
調研組在山城重慶發現,這里不僅成為西部大開發的領頭羊和重要增長極,而且對職業教育已經探索出“四個互動”等一套獨特做法和經驗。
在位于三峽庫區的巫山縣,“校企合一”、“前校后廠”的職業教育“巫山模式”,使每名學生上學期間就有接近1000元錢的收入,令調研組成員們交口稱贊。而職業教育對重慶經濟增長的總體貢獻率達6.81%,高于*平均水平,更是讓人看到了職業教育作用于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
在貴州省,調研組注意到,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已初步建成,職業教育辦學規模持續擴大。
一方面是投入:“十一五”期間,省級財政投入職業教育專項經費9.3億元,比“十五”期間增長了30倍。
另一方面是產出:2009年,全省中職教育完成招生20.9萬人,在校生達到了42.2萬人,兩項指標與2005年相比均將近翻一番。近5年來,全省各級職業院校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各類高、中級技能人才40萬名,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穩定維持在90%以上。
西部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讓不少曾到過這里的委員感嘆不已。
“職業教育為脫貧致富、勞動力轉移、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這一點我感受很深。”*政協委員、**總工會原副主席蘇立清由衷地說。
然而,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貴州省副省長劉曉凱介紹說,由于中等職業教育5年來連續擴招,職業院校基礎設施薄弱,投入的資金及辦學條件的建設改善速度不能滿足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等各項事業必將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越辦越好。”調研組副組長、*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原主席劉志忠對此充滿信心。就在調研期間,黨和*又吹響了第二輪西部大開發的號角。
破解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難題
“今年3月初,貴州省成立了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省*辦公廳、教育廳、發改委、經信委等10多個相關*負責人都是小組成員。”7月11日在貴陽聽到這番介紹后,調研組的不少成員連連點頭。
貴州省這一新舉措,對應的正是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上的老問題。
“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導致學校級別和撥付經費標準不同,教育教學管理標準不同,教師工資待遇和職稱評定標準不同,畢業生獲取職業職責證書的等級、工作身份和待遇不同等結果。”這是今年兩會期間民建中央在提案中表達的憂慮。
調研中還發現,政出多門和多頭管理還導致統籌管理和資源整合困難重重,行業、企業和學校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為此,不少調研組成員都發出呼吁:“必須突破體制、*和行業壁壘,將職業教育作為一個整體、由一個*進行統籌管理,這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值得肯定的是,同貴州省一樣,不少地方都在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2007年9月1日,《重慶市職業教育條例》正式頒布實施,依法明確了市級教育行政*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協調、宏觀管理的職能。2004年以來,遵義市建立了全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并定期召開會議。
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之路更清晰
自1917年我國近代職業教育創始人黃炎培創辦了*職業教育社以來,90多年過去了,黃炎培提出的“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的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沒有被有識之士們忘記,‘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更是時常為調研組成員們提起。
不少調研組成員感嘆說,目前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如實訓基地缺乏、“雙師型”教師缺乏、校企合作不力、專業設置脫節、學生實踐能力差等,其解決思路仍然沒有脫離當時黃炎培所考慮的范圍。
7月12日上午,貴陽。連日勞頓的調研組正就此次專題調研進行著深入討論……
針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黨派提案代表、民建會員、吉林工程技術師范職業教育研究院第二研究室主任顏炳乾建議,可以考慮建立職業教育專業預測和預警機制。
*政協委員、臺盟重慶市主委李鉞峰建議,可以考慮將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納入當地黨政領導工作考核目標,促使各地把職業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
“能否進一步發揮行業的作用,讓各行業主管*和龍頭企業從專業設置、業務范圍、辦學標準、人才規劃上與職業學校形成業務指導關系,形成條塊結合的良好模式?”*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張化本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一條條睿智而務實的建言,使得這份沉甸甸的調研報告更臻完善,使得我國職業教育未來的改革與發展之路更臻清晰。
來源:《人民政協報》 關注牛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