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考失利,我們需要正確的面對和分析。埋怨、懊惱、憤怒這些都沒有用。上帝關上一扇窗,僅僅靠夢想是不能讓上帝給我們打開一扇門的。我們需要冷靜下來,認真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認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開始設計自己的人生路。而高考失敗的出路,并不只是復讀能夠解決的,*并非成才*途徑。
高考結果是我們整個高中學習最終的檢驗,高考成績不理想,就是我們暫時的落后。這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或許有人會怨嘆:一考定終身不合理;家里條件差,復習靜不下來心;老師就偏心好同學,我們問問題也愛搭不理的;考前感冒了,考試的時候發揮失常……但是這一切都于事無補,已經存在的分數差距,在世俗的觀念里,就是學習的落后。畢竟這些情況在很多學生的身上都可能出現,家庭條件相似的考生也有超常發揮的,這個不是理由。而接下來我們就應該考慮的是高考失敗的出路,是繼續復讀深造還是早些學一門技術早些踏入社會呢?讓我們來冷靜分析。
我們可以選擇的道路如下幾條:復讀、就讀自己并不如意的學校、直接工作,參加培訓后找一份技術工作。要想選擇和自己的道路,確實要對自己的失利原因作出比較客觀的分析,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動力、家庭經濟條件等進行認真的思考,對比每天出路的優勢和不足,做出正確的選擇。
先來看看復讀。分數過高或者過低的考生不適合復讀。分數過高指多少有點兒盲目地把高考目標鎖定在國內超一流*的考生,例如北大、清華、復旦等,因為臨場發揮不理想,成績雖然超過當地一本線,但是未被目標高校錄取的考生不應該復讀。“盲目”的概念是并不清楚自己該學什么,只是為了賭口氣,或者從“為母校、家庭爭光”等角度出發。這些考生不該復讀。
再來看下關于職業教育,我們拿長沙牛耳教育培訓的軟件工程師為例說明一下。首先是成才周期短,職業教育利用2-3年的時間專業針對軟件進行培養,投入的時間更短,費用更少,特別是對于家庭環境不好的學生,能夠更早的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夠更早的給家庭減輕負擔。其次,在培養方向上,職業教育與社會和企業的契合度更高,牛耳教育每年“動態”地將各地高薪技術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與技術水平進行收集,及時調整教學標準,使得其始終高于企業的實際需求標準。再次,職業教育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牛耳教育的上機時間是普通*上機時間的3-5倍,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教育各有區別,實施教育的學校更有不同。唯有比較才能鑒別,并做出正確的選擇。當然,該比較僅供參考,考生及家長*能親臨現場考察。 其實,*并非成才的*途徑,而高考失敗的出路卻有很多條,我們不應該怨天尤人,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身的命運。
需要幫助Q我一下 1253865856/112023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