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貫徹執行*教育、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素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 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熟練掌握助產與護理操作技能,能夠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臨床助產、護理、母嬰保健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應用性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公共基礎課程模塊有英語、信息技術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模塊有解剖學基礎、生理學、遺傳與優生學、病理學等;專業課程模塊有護士人文修養、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產科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科護理、兒科護理、急救護理技術等。
就業前景:畢業后能在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助產、護理、母嬰保健等工作。該專業前景看好,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婦女保健服務人才規格需求也不斷提高,每4000人口需要1名助產士;人性化全程陪伴分娩,要求大批高素質的助產士。本專業畢業后可報考雙證(護理資格證和助產士資格證),就業前景良好,根據*有關規定,凡在基層從事計生專干工作,必須持有助產士資格證方可上崗
湖南衛生學校2023怎么樣,好不好
國外需求:
1.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與傳統觀念影響(日本婦女結婚以后基本上不工作轉做家庭主婦,護理職業以女性為主)導致日本護理人才緊缺,醫院護士缺口大,有醫院因為缺乏護士而倒閉,到2025年護士缺口將達到37萬,且逐年增長。
2.日本醫院對引進護理人才要求低、需求大(專業和語言過關即可)、薪酬高(工作*年工資年薪在20萬人民幣以上且每年遞增)、假期多(每年有120天左右的假期)、福利待遇與工作環境好
(二)發展前景
1.教育與就業發展前景:未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留學與出國就業的人數會越來越多,并且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都會形成一種遞增的趨勢發展。
2.赴日護理行業發展前景:目前我國在醫療水平和醫療制度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未來*會花大力氣放在醫改方面。醫改的前提就是需要大量的技術引進和人才儲備,這也是*教育服務中心做赴日護理項目的初衷,派送護理人才出國深造,引進先進技術與海外人才。
3.參與項目個人發展前景:對個人來說,能夠實現海外高薪就業,解決工作難題,增強個人專業技能,提升個人見識豐富個人經歷,回國后還可以此為跳板通過人才引進道路獲得國內高薪高職工作。
4.醫院國際化發展前景:醫院作為護理專業主要的就業崗位,目前國內有許多大醫院,已經開始通過人才引進的道路招收有國外工作經驗的護理人才,如湘雅和省人民醫院的國際病房和國際醫療部。
就業去向
就業方向也就是畢業后能做什么應該是大家*為關心的了
醫院普遍喜歡招納高學歷的護理人才。高學歷護士除了知識面寬廣、容易同各種病人溝通外,護理科研能力也比較強,在臨床上,更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較好的外語能力也有利于他們及時學習國際先進的護理經驗。出于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考慮,一些大醫院大都只要大專生和本科生。
各地醫院正式編制內的護士,月薪接近3000元,有的則達到4000多元。在*的大醫院,有的護士月收入能達到六七千元。
工作
高級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是比較容易的,主要是在各級醫院從事護理工作,校保健室護理工作,小區公共衛生工作等。以北京*醫學部2001級護理專業為例,共46人,其中19人去臨床工作,去向有積水潭醫院、北京*第三附屬醫院、人民醫院、阜外醫院、清華*第二附屬醫院等等,全部解決北京*,待遇也很不錯。
讀研究生
讀研究生的專業選擇有很多,除了不能選擇臨床專業外,其他專業理論上都是可以嘗試的。還是以北京*醫學部2001級護理專業為例,22人保研,去向包括北京*、北京*醫學部、北師大、協和醫科*、*等,相關專業有:公共衛生、免疫、物理、分子生物、基因工程、食品毒理、神經、心理、病理、營養、人口等等。
出國
出國可以工作,也可以繼續讀研,如果想在國外從事護理工作,需要通過相應*的護士資格認證考試,應該說這種國外的考試對于*人來說并不算困難,只需要抽出一段時間集中復習即可,國外的護理人員比較缺乏,因此以此名義辦簽證也相對容易一些,而且待遇頗豐。出國讀研理論上也是不限制專業,但是存在有些專業好辦簽證有些不好辦的問題,依舊是護理專業有優勢,因此可以繼續讀護理專業,但具體選課時自己再做調整,或修雙學位等。
什么是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
沒接觸前我以為這個專業=按摩
后來我以為這個專業=理療
再后來我以為這個專業=理療+按摩
現在的我知道這個專業是……
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系統掌握體育保健和運動康復的基本理論知識及傳統養生、體育康復、運動防護與訓練指導、營養調控等基本知識與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體育健身與體育康復產業市場開發、經營與管理能力,面向體育運動企業、運動康復中心、產后康復中心、兒童康復中心、養老中心、各級運動隊、健康行業或企業從事體育保健與康復、運動防護與訓練指導、健康管理、營養與心理的咨詢和指導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