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校園里"那些花兒",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是畢業生們的首要目標。投奔哪個行業*可能獲得一份理想的薪水?標點財經研究員聯合《投資時報》推出的"2016*就業季薪金指南"馬上揭開答案。
通過對2851家上市公司的人均薪酬進行統計,并按28個申萬一級行業進行排序,《投資時報》發現,銀行、非銀金融、交通運輸、建筑裝飾、采掘位于榜單名,2015年人均薪酬分別為26.61萬元、22.56萬元、16.97萬元、16.05萬元、15.34萬元。
競爭不充分的壟斷行業依舊是*吸引畢業生的金飯碗,而民營資本聚集的行業整體薪酬水平相對缺乏競爭力。與2014年相比,2015年薪酬排在前幾名的行業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不過,除了傳統的高薪行業外,一些新興行業正在悄然崛起,將成為"90后"的就業新選擇。
銀行蟬聯薪酬*
金融業的高薪,如同地球由西向東自轉一樣不可改變。其與生俱來的"高大上"氣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與生俱來的壟斷基因。
而銀行,正是金融業*具壟斷特征的行業。沒有*許可,沒有雄厚的資本,誰也不可能隨隨便便開一家銀行。雖然監管層開始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但由于進入門檻較高,成功的民營銀行案例屈指可數。
數字要對比起來才有趣。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194.17萬億元,已經上市的16家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118.84萬億元。有測算顯示,一個銀行業≈6.5個證券業≈5.6個保險業≈27個信托業。
如此龐大的資產規模,創造的利潤必然相當可觀。數據顯示,*商業銀行2015年共實現凈利潤1.59萬億元,其中16家上市銀行共實現凈利潤1.27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A股全部2844家上市公司同期凈利潤為2.48萬億元,也就是說,上市銀行創造的利潤已超過全部A股的一半。
如此龐大的利潤規模,自然能夠扛起20萬元以上的人均薪酬,銀行也因此一直成為畢業生乃至家長心目中理想的"金飯碗"。不過,銀行業利潤增速下滑態勢卻需要引起畢業生的注意。 2015年,*銀行業的利潤增長放緩至10年低位,多數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同比增速為個位數,四大國有行甚至集體跌破1%。
高企的不良資產是吞噬利潤的元兇。有統計顯示,2015年,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達9942.02億元,增幅近五成。除了資產質量惡化,息差收窄、互聯網金融沖擊也令銀行業2016年的日子更加艱難,凈利潤負增長時代漸行漸近。
《投資時報》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年銀行業人均薪酬為26.61萬元,蟬聯薪酬*,不過和2014年相比,下降了1.29%。
某上市銀行信貸*一位員工不久前遞交了辭呈,談起辭職的原因,他無奈地對記者表示,"壞賬太多,業務不好做。"可見,雖然薪水依然優厚,但銀行工作的壓力和難度也在增大。
非銀金融增速*快
事實上,銀行業以外的金融公司,薪酬水平也并不遜色,且顯露出更強的增長勢頭。
據《投資時報》統計,非銀金融行業2015年人均薪酬為22.56萬元,同比增幅達到21%,與銀行業的差距已然不大。
上市銀行中人均薪酬*高的是中信銀行,為43.74萬元,其余均在40萬元以下,而非銀金融行業人均薪酬在40萬元以上的上市公司多達36家。*高的安信信托薪酬達到97.48萬元。名還包括渤海金控、國投安信、華泰證券、中信證券,薪酬分別為77.04萬元、64.13萬元、63.52萬元、63.4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非銀金融行業薪酬水平的提升,主要靠證券公司拉動。
2015年,借助久違的牛市東風,證券業的風頭一時無兩。雖然其6.42萬億元的總資產還不及一家工行,但三位數的凈利潤增速令對方難以望其項背。
據Wind資訊統計,24家上市券商2015年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47%。除了東興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增長96.42%和74.64%外,其他22家增速全部超過*。
水漲船高,證券業的員工薪酬隨之大幅提升。24家上市券商2015年人均薪酬全部在24.8萬元以上,除了方正證券和申萬宏源有所下降外—可以理解,近期方正證券的裁員風波讓那些老畢業生們坐臥不寧,師弟師妹就別來跟哥姐搶飯碗了,其他券商的薪酬均呈現兩位數增長。西部證券薪酬增幅高達90.93%,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東興證券增幅超過60%,招商證券、東北證券、光大證券、西南證券等超過50%。
曾經,中信證券員工迎娶世界小姐張梓琳的消息,讓投行男看到了美好的未來。那么,看上去薪酬誘人的證券業是不是金融專業畢業生的*佳去處?
恐怕很難給出肯定答案,因為"靠天吃飯"的特性依然是證券公司的一大扣分項。A股市場熊多牛少,這就意味著其大多數時間要思考如何過冬。今年股市持續疲弱,一大波降薪裁員正在趕來,去年的薪酬上漲恍如南柯一夢。
文化傳媒逆襲進行時
2015年人均薪酬排名名的行業和2014年相比變化不大,銀行、非銀金融、交通運輸、建筑裝飾、采掘、公用事業、通信、房地產都躋身其中。這些行業的特點是具有壟斷性,國有企業較為集中。
那么,在民營資本聚集的領域,還有沒有未被發現的"宋仲基"?
《投資時報》記者發現,有的行業雖然目前薪酬水平還不能和高大上的金融比肩,但增長速度較快,典型的是傳媒行業。2015年,其人均薪酬為11.25萬元,同比增長13.23%。新一代ATM機看來非它莫屬。
文化傳媒是被市場普遍看好的朝陽行業,近幾年受到各路資本的熱捧。《2015年*文化產業資本報告》顯示,2015年,文化產業資金流入3241.8億元。從資金流入渠道方面看,股權融資、債券、眾籌、新三板掛牌后融資以及上市后融資的規模都在2015年出現了大幅增長。還有數據顯示,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廣播電視與娛樂傳媒公司共46家,發生并購金額超過700億元。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大格局,以及新興產業在轉型升級中的關鍵地位,是傳媒行業持續蓬勃向好的底層動力。2015年傳媒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達到12754億元,同比增長12.3%。電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相關的新興領域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市場容量增幅普遍在30%以上。
從上市公司基本面來看,2015年傳媒板塊整體營業收入增速為35.74%,凈利潤增速為24.64%。民眾文娛消費需求提升帶來的基本面紅利和并購業績增厚,驅動了傳媒行業的業績。
政策面利好也成為傳媒行業的有力引擎。2016年3月,"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網絡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產業,推動出版發行、影視制作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內容+平臺+終端"的新型傳播體系,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和傳播載體。
在《投資時報》的統計中,傳媒行業具有網游概念的兩家公司金利科技、游久游戲,2015年人均薪酬高達234.64萬元和139.35萬元,是全部上市公司中僅有的兩家薪酬超過百萬的公司。此外,影視相關的光線傳媒、華錄百納、華策影視等公司薪酬也在20萬以上。
近幾年,*移動游戲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進入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驅動的新時期。中信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末,*移動游戲用戶規模為3.96億人,同比增長10.9%;實際銷售收入達514.6億元,同比增長87.2%。
而電影市場的不斷升溫同樣吸引著資本的目光。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通報的數據,2015年*共創作生產故事影片686部,動畫影片51部,年度總票房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
文娛產業的崛起得益于"90后"與日俱增的消費能力。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90后"已成為移動游戲和電影市場的生力軍。雖然人口總數僅為"80后"的76%,比"80后"少了5400萬人,但其消費意愿卻更為強烈。有調查顯示,四成"90后"對喜歡的東西認可"沖動消費觀",25%的"90后"持超前消費態度。能夠把握"90后"消費新主張的公司,未來將有更*長空間,同時,員工也能分享到公司的發展成果,提升個人價值。因此,畢業生不妨在新興行業中尋找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