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考GRE還是先考托福?這個問題在準備語言成績的時候,估計大部分的小伙伴都有此疑惑。有人喜歡先難后易,也有人喜歡一步一步慢慢提升難度。你是哪種呢?今天從另一種視角來解讀托福寫作備考。我來說一些自己的經(jīng)驗。之前在準備GRE作文的時候就思考了一些這樣的問題,取得了4分的成績。雖然對很多大神來說4分不算什么,但對于一個工科生,閉門造車了幾天,我覺得這個成績還算讓自己滿意了。以下是我考完GRE后對托福寫作的想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自己的寫作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個問題,并且找到了我的答案。 1.如何破題(如何找到自己的論點) 2.怎樣的論證算是有效論證 如果你也恰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這篇文章會對你有所幫助。每個章節(jié)都有詳細的例子,相信看完后你應該能理解我的方法。 如何破題 大家看到題目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無從下手?或者不知道該提出怎樣的觀點或者提出觀點后無法有效論證?很多參考書都沒有說該如何發(fā)展自己的論點。如何破題實際上本質是個思維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英語寫作問題。 我的觀點是:論點應該是被總結出來的。 不要在一開始就得出論點,然后找例子支持它。而是你看到問題,先把問題具體化,想幾個例子,然后從例子中歸納出論點。我認為這是符合人類思維過程的。論點是個相對抽象的東西,直接思考這樣抽象的東西是有難度的,你需要找一件或者幾件具體的事物做依托,從中歸納出抽象的東西。 破題過程 1、看到題目 2、將題目中的事件具體化 3、看看具體某件事上得出什么結論 4、看看另一件具體事物上能否得出相似的結論 5、綜合各個具體事件 6、歸納出你的論點 例1:Some young adults want independene from their par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Other young adults prefer to live with their families for a longer time. Which of these situations do you think is better? 1、題目 2、具體化:young adults是指什么人?我認不認識這樣的人。 3、看看具體事件得到什么結論:比如我的一個同學,家里很貧困,早早獨立后,家里的負擔減輕很多。從這件事來看,結論是:越早獨立越好。 4、看看另一件具體事務上能否得出相似的結論。另一個同學,獨生子女,父母都是*老師,經(jīng)濟條件較好?,F(xiàn)在每天在家住,父母感覺很開心,因為兒子能陪著他們照顧他們。從這件事看,晚獨立也不錯。 5、綜合各個具體事件:從3、4兩事例可以看出,家庭經(jīng)濟條件對獨立早晚有影響。 6、得到論點: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晚獨立好,因為可以照顧父母。經(jīng)濟條件差的家庭早獨立好,因為可以減輕負擔。 好了,大家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的優(yōu)點了嗎?這個方法不僅能保證你順利找到論點,而且保證在找到論點的同時也找到了supporting evidence。 怎樣的論證算是有效論證 OG中評分規(guī)則是寫的清楚,考生必須用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論點。那么,哪些論證算是有效論證呢?其實,論證過程中的論據(jù),是分為形式和來源的。很多寫作書只寫出了論證的形式,但未說明來源。有效論證是有效論證形式和有效論據(jù)來源的結合。 論證形式 論證形式我理解為論證方法,比如:舉例論證,列舉論證,類比論證,歸納演繹論證,數(shù)據(jù)論證等,都是有效的論證方法。這些論證方法,網(wǎng)上都能查到。一個典型的列舉論證如下: 例2:太空探索的優(yōu)點包括GPS帶來的便利,解決能源問題和帶來其他技術的進步,如尿不濕的發(fā)明等(這是一個列舉論證。為了說明太空探索有益,我列舉了GPS、解決能源問題和尿不濕)。 問題是,在例2中,我如何知道我列舉出的事物是有說服力的?這就牽扯到論據(jù)來源的問題。托福OG的有個手冊(OG不在手邊我忘了那一頁了,反正倒數(shù)1、2章吧),里面有個題目是“supporting your idea”,上面列舉了有效論證的幾個來源。我記得幾個,現(xiàn)在說一下。 論據(jù)來源 1、故事(story):我理解為很詳細的舉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說清楚,包括細節(jié)。但是這件事很可能發(fā)生在別人身上。從論據(jù)來源來講,例3論據(jù)來源是故事(story)。 例3:剛才上面提到的我的同學的例子,獨立后減輕家庭負擔。這是個框架,你需要做的是把它充實成故事。比如: 我的一個*同學,他的父親過世較早,母親只有*文化。他的家庭收入全部來自于他的母親。母親需要每天打2份工才能維持生活,長時間的過度勞累使得她患上了腰椎疾病。所以,這個同學畢業(yè)后,馬上找到了工作,現(xiàn)在每個月能賺5000多元,不僅能養(yǎng)活自己,還能補貼家用。由于母親的負擔減輕,腰椎疾病也快要痊愈了。 2、經(jīng)歷(experience):我理解為和story一樣,可以比它稍微簡單。 3、事實(facts):我理解為包括常識和你在生活中學到的知識等。例4的論據(jù)來源是事實。 例4:太空探索的優(yōu)點包括GPS帶來的便利,解決能源問題和帶來其他技術的進步。 GPS帶來便利是事實,為了保險,你可以用細節(jié)來說明,比如有了GPS防止迷路,海上航行更安全等。其他科技進步包括尿不濕、太空辣椒等。反正這個事存在,并且能證明你的論點,就是可以用的,因為它屬于事實。如果你覺得單純說某個事是事實別人可能不信服,你可以像我一樣,解釋到人人承認的事實為止。 4、數(shù)據(jù)、專家意見、權威解釋。這個不用多說了吧。 5、你的感覺,包括你的所見、所聽,你的觸覺,你能聞到的氣味等:這個目前木用過。 6、邏輯過程(logical argument):我認為可以是演繹過程,也可以單純的因果解釋。就是以某件事為起點,不斷得出合理的、可能的結果,或者解釋前因后果。例5的論據(jù)來源是邏輯過程。 例5:用居民消費的方法保護環(huán)境不可取。論證:居民消費(思維起點),可能導致市區(qū)商店效益不景氣,因為居民買的東西少了(一、次演繹),嚴重時導致店面,有的商店員工的工資會下降,甚至當商店倒閉時,員工失業(yè)(第二次演繹),居民的生活品質將收到嚴重影響,經(jīng)濟會下滑(第三次演繹)。所以該方法不可取(結論)。這就是個演繹過程。 總結一下: 當你提出一個論點之后,你需要把你得出論點的思維過程說清楚。你的思維起點就歸結到上面提到的幾個來源(別人的故事、你的經(jīng)歷、公認的事實、數(shù)據(jù)權威、因果和邏輯等)。這些都是有效的論據(j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