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有難度的,是復雜的,如若不復雜就不是藝術。跳水和跳樓都是往下跳,但跳水要有花樣和動作。書法從文化角度上分析要有開合,開合與動靜一致。 說一個人的書法不知相背,說明他筆法不清楚。往往一個人臨帖的筆畫、字型都挺像,但他的字看上去沒有神采,說明就是沒有筆勢,筆勢就是相背。既矛盾、又協調,體現陰陽,是高手。王羲之的矛盾制造的多,又非常協調,他創作時不用想,一出手就是。任何時候,都是在制造矛盾,然后解決矛盾。 有些美術理論上說“書法”是藝術的靈魂。書法是專門表達哲學的藝術,傳統哲學,陰陽哲學,陰陽之道。書法是成功率*低的藝術,歷朝歷代也就兩三個成功的。真正的內行是看“招”,因此筆勢很重要。從濟南出發到北京,差一毫米就遠去了。臨帖就要重新回到細節,打破常規鋼筆字的寫法?!暗馈辈贿h離,“道”從來都是在字內,首先要明白字的陰陽之道。創作中只要用心去做了,相信會有人去看的。審美是悠閑的,要“臥游”。哲學的思想是*自由的思想。 有時候看古人的東西,幾乎沒有“山頭”了,留給后人的余地幾乎沒有了,古人想占“山頭”,可謂嘔心瀝血。創作時一開始要有變化的意識,時間長了,這種意識就化成了自然書寫了。就像寫格律詩一樣,一開始要費心思去考慮平仄,寫多了,隨手一寫都符合格律。臨的時候可以不像,但原理要知道,要把技術難度加進去。 變化就是矛盾,但也不能炫技,要講主次,有時候需要一些重復后再變?!短m亭序》是書法陰陽之道的技術大全,我們能運用30%就很好了。 我們別說超越古人,回去都很難。不超過80歲,難成,沒有經歷的“提純”出不來。不到一定年齡,很難寫出那個年齡的味道。啟功的字看似簡單,但好多人只學其形,難以企及啟功先生的那種貴族之氣。 臨弘一法師的字,與法師的字放在一起一比較,那種氣是達不到的。線的“質感”究竟什么時候能達到,需要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一步一步去追求。影響線質的*主要的是“觸覺”,筆與紙接觸的感覺?!坝|覺”不好,決定心情,決定質感。 “蘭亭序”的心情、“祭侄稿”的心情、“寒食帖”的心情,我們都無法追求。就執筆的高低問題,要憑自己的感覺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