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億多元,其中,儀器設備1.6億元,館藏圖書86萬冊。在職教職工967人,其中,正高職稱69人、副高職稱297人;有博士、碩士學位162人,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82%。開設了35個高職專業,專業設置涵蓋了醫學、農學、*、理工、機電、建筑、汽車、教育等*門類,面向*23個省市區招生,全日制在校學生1.5萬人左右。現有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教改試點專業2個,重點建設專業5個,普惠性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級精品專業和教改試點專業8個,省級示范性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示范性專業群1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省級生產實習實訓基地1個。*建有年產2萬頭生豬的集約化生態養殖場和開設508張床位的三級綜合性附屬醫院。
核工業衛生學校環境怎么樣
(四)教學基本建設
1、專業建設。按照的專業發展總體規劃,開展專業建設,制定本系的專業建設規劃,開展人才培養方案的調研、教學分析、進度安排、質量監控等研究與實踐工作。針對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需求,結合教學資源條件,準備好申報新專業的論證材料,報教務處匯總上報。組織申報重點建設專業。
2、課程建設。組織實施專業課程建設,開展課程標準的修訂、報批、匯編等工作。組織申報精品課程。
3、教材建設。根據學期課表,選定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填報教材征訂單。負責自編教材的編審、報批等工作。
4、師資隊伍建設。制定教師需求計劃,組織開展本部教師骨干體系建設,抓好專業帶頭人、課程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負責建立本系教師(含行政兼課、外聘教師)教學業務檔案。根據教學需求,提出教師調整計劃、引進新教師計劃,及時上報組織人事處、教務處。
(五)實踐教學基礎建設
負責制定本系實訓(驗)室、實訓(習)基地建設規劃。根據專業教學需要,建立院外實訓(習)基地。
(六)學生管理
1、配合學生工作處完成本系學生管理相關工作。
2、配合院團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七)其它工作
1、編制本系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2、收集各類教學改革信息,提出改革方案,經批準后組織實施。
3、負責教研室建設與日常管理工作。
5、主持本系專業建設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
6、積極收集信息,反映和報導本系(部)教學方面的情況和意見、建議。
7、協助開展校企合作工作。
8、完成下達的其它教學工作。
人才培養規格要求
(一)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在學習護理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增加學習康復治療與護理相關的基本知識及操作技能,接受嚴格的護理和康復技能的訓練,能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具備一定的康復護理和護理管理的基本能力。通過三年的學習和實踐,畢業生應具備:
1.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護理專業、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2.具有規范而熟練的臨床護理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論知識,能運用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能力。
3.具有規范的康復護理和康復治療的基本理論知識,能熟練操作常用的康復技能。
4.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獲得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護理管理的能力。
5.具有社區護理和社區康復工作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以及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
(二)*要求
1.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能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2.通過學習,獲得康復護理專科技術,如同時報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成教,在畢業時除護理專業畢業證外,可同時拿到康復專業成教畢業證,就可以考取衛生部康復治療士資格證,就業面更寬,范圍更廣,更有優勢。
、課程設置方案
基礎課:運動學、功能解剖學、臨床疾病概要、生物化學、生理學等。
護理學習領域: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康復護理學等。
康復學習領域:康復療法學、康復評定學、中醫康復學、臨床康復學、康復心理學等。
六、就業方向
畢業后能在各級醫院的臨床科室、康復治療中心等單位從事專科康復護理、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社區康復護理及衛生保健等工作。
1.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具體內容有哪些?
答:中等職業教育實行以*免學費和*助學金為主,以校內獎助學金和學費減免、頂崗實習和多種形式的社會資助為輔的資助政策體系。
*鼓勵地方*、相關行業企業和社會團體設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助學金、獎學金,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提供助學貸款。
中等職業學校實行"綠色通道"制度,對攜有可證明其家庭經濟困難材料的新生,可先辦理入學手續,再根據核實后的家庭經濟情況予以不同方式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