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何加強對中職*免學費和*助學金資金的管理與監督?
答:中職學校學生資助工作實行學校法人代表負責制,校長是*責任人,對學校助學工作負主要責任。學校應當制定本校*免學費、*助學金具體實施辦法,設立專門機構和配備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助學工作。應當建立專門檔案,將學生申請表、受理結果、資金發放等有關憑證和工作情況分年度建檔備查。要加強財務管理,建立規范的預決算制度,按照預算管理的要求,編制綜合預算,收支全部納入學校預算管理,年終應當編制決算,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安全和有效。要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并接受審計、監察*的檢查和社會的監督。
地方各級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負責對所轄中等職業學校上報的資助信息進行審核,并負責對直屬中職學校的資助信息進行公示。建立舉報投訴受理及查處結果跟蹤制度。全面推行中職學生資助卡和*助學金集中發放模式。各有關*要定期組織對所屬中等職業學校*資助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各地職業教育行政管理*應當對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辦學資質進行全面清查并公示,對年檢不合格的學校,取消其享受*助學金和免學費補助金的資格。應當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規定,加強對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的監管,對享受資助政策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條件、學費標準、招生就業、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督促民辦中等職業學校依法辦學,規范收費。
要嚴格規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實行電子注冊制度,加強對"一牌兩校"、"聯合招生"、"學籍異動"等情況的監管,堅決杜絕"雙重學籍"現象,保證學生基本信息的完整和準確。
對于*學生而言,*肯定是*大的挑戰,因為在*后的表現會決定是否要進入普通高中或中專。能考上普高當然開心,如果考不上選擇職高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下面是老師整理的學校詳細信息
長沙博雅衛生中等專業學校 2022已更新(今天/news)
就業去向
(1)各級各類美容連鎖機構、美容護膚品公司的美容師及相關崗位。
(2)各級各類美容醫院、美容門診部的美容儀器操作及醫學美容咨詢服務崗位。
(3)美容產品營銷、美容器械銷售工作崗位。
(4)醫學產品服務和銷售、管理工作崗位。
就業前景
進入本世紀后,美容行業逐漸走向成熟,伴隨著人民大眾對高品質的醫學條件及美容保健行業的服務需求,各級醫學美容機構和美容保健行業得到了進一步的快速發展。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醫學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嚴重地供不應求,尤其是美容保健行業高素質、高技能的醫學美容技術人才的缺口甚大。據預測,未來3-5年,*美容經濟年產值將超過5000億元。按美容業每年增長20%以上速度計算,美容從業人員市場缺口巨大,每年約需新增240萬人。因此醫學美容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前景良好。
長沙博雅衛生中等專業學校 2022已更新(今天/news)
一、 專業簡介
1.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養、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掌握基礎醫學、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畢業后能在鄉鎮、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口腔門診(診所)等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從事口腔常見疾病的預防、治療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2.主要課程: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診斷學、臨床疾病概要、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預防保健學等。
3.就業方向:在鄉鎮衛生院、社區醫療機構、口腔診所等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和口腔預防保健等醫療崗位;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獲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4.就業前景:目前我國口腔科醫生與人口的比例是1∶40000,而國際公認的合適的比例應為1∶2000。我國現有口腔醫生2.5萬人左右,而與此同時卻有25億顆齲齒待填充,6億顆錯位畸形待矯正,10億牙周病患者待醫治。本專業畢業生能在鄉鎮、社區基層醫院從事口腔醫療工作、自主創業開辦診所、還能從事與口腔相關的整形美容工作等。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牙的人會越來越多,口腔醫學專業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長沙博雅衛生中等專業學校 2022已更新(今天/news)
實習單位
目前,我院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共有臨床實習醫院5家,能容納50多名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學生的臨床實習。其中,湘雅附屬二醫院、湘雅醫院、暨南*附屬*醫院、佛山市*人民醫院及珠海市人民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高級技術人才高度密集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為學生臨床見習、實習提供了充足的場所。長沙市三醫院為我院附屬醫院,是全市職工醫療保險定點單位,是一所集醫療、教學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三級乙等醫院,為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的科研、教學、見習提供了保證。同時我院也在與部分*附屬醫院進行協商實習基地事宜,為學生搭建更高的平臺。此外,也在與部分企業進行積極溝通聯系,希望能達成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努力打造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校企共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校企合作有效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