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在思考選擇什么學校的時候,學校也在考慮該不該錄取你,有時候,還是要知己知彼才行。由此,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的相關內容,后期若有變化,一切以官方發布為準【分數線】 常德衛生學校
【分數線】 常德衛生學校
就業前景
按國際標準,每10萬人應配備20名言語治療師、5名聽力師。我國約需要言語治療師26萬,聽力檢測師6.5萬名。但目前從業言語治療師、聽力檢測師的人數均不足1萬。據《2015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殘聯發(2016)14號]》截至2015年底,已有殘疾人康復機構7111個,已建社區康復站的社區總數22.2萬個,已建設省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31個,基層聽力語言康復機構961個。據衛生部2015年9月對醫療衛生機構調查數據顯示,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9.0萬個,其中醫院2.7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5萬個,三級和二級醫院分別有2032所和7080所。特殊教育學校數達2000所,但開設個別化言語語言康復的學校較少,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有22.41%的單位尚未掌握和應用言語治療技術。截至2015年,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1.6萬個,兒童福利機構478個,并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推進和"二孩"政策的實施,我國各級各類養老兒童福利機構數量將不斷增加。因此,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學生將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二是一定要采取管用的措施。我們采取了幾條措施,首先,發布制造業人才規劃指南。"制造2025"規劃和這個配套的有一個叫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這是工信部和教育部聯合制定的。根據這個指南,加快人才培養。其次,發布脫貧攻堅規劃。根據脫貧攻堅規劃,每一個貧困家庭培養一個人,讓他掌握一門技能。這兩個規劃是非常實在的。第三,促進產校融合。我們有一句形象的話,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只有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才能了解產業發展的現狀。建在開發區里,才知道開發區人才需求的動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給。第四,促進校企合作。也就是學校和企業合作辦學。企業的技術人員可以到學校去當老師,學校的老師到企業去工作一段時間,建立一種"旋轉門"機制。這種辦法發展下去,就可以促使校企一體,建立自己的人才培養基地,特別是大企業
6.如何加強對中職免學費和助學金資金的管理與監督?
答:中職學校學生資助工作實行學校法人代表負責制,校長是責任人,對學校助學工作負主要責任。學校應當制定本校免學費、助學金具體實施辦法,設立專門機構和配備專職人員具體負責助學工作。應當建立專門檔案,將學生申請表、受理結果、資金發放等有關憑證和工作情況分年度建檔備查。要加強財務管理,建立規范的預決算制度,按照預算管理的要求,編制綜合預算,收支全部納入學校預算管理,年終應當編制決算,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安全和有效。要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并接受審計、監察的檢查和社會的監督。
地方各級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負責對所轄中等職業學校上報的資助信息進行審核,并負責對直屬中職學校的資助信息進行公示。建立舉報投訴受理及查處結果跟蹤制度。全面推行中職學生資助卡和助學金集中發放模式。各有關要定期組織對所屬中等職業學校資助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各地職業教育行政管理應當對中等職業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辦學資質進行全面清查并公示,對年檢不合格的學校,取消其享受助學金和免學費補助金的資格。應當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規定,加強對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的監管,對享受資助政策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條件、學費標準、招生就業、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措施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督促民辦中等職業學校依法辦學,規范收費。
要嚴格規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實行電子注冊制度,加強對"一牌兩校"、"聯合招生"、"學籍異動"等情況的監管,堅決杜絕"雙重學籍"現象,保證學生基本信息的完整和準確。
5.如何保證新舊中職助學金政策平穩過渡?
答:采取"老生老政策、新生新政策"的辦法,具體而言:(1)2012年秋季學期至2013年春季學期,助學金政策覆蓋*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農村(含縣鎮)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從2013年秋季學期起,將助學金政策覆蓋范圍調整為一、*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